您好!欢迎来到洛川延刚经贸果业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洛川县苹果产业园区

联系电话:15891111999

邮编:727400

传真: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产品中心

洛川苹果

发布人:网站编辑   日期:2014-06-24   来源:本站整理   字号: /

1洛川苹果

      洛川,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南部,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特殊地位。1937年8月22日至25日,在县城以北10公里处的冯家村,在从一所私塾暂借来的简陋窑洞中,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洛川会议”。
    延安有句俗谚:“河畔上的枣延长的梨,洛川的苹果甜似蜜。”

 陕西洛川,人称“苹果之乡”。这里出产的苹果,素以色、香、味俱佳著称。它品质优良,果形优美,个大均匀,果面洁净,色泽艳丽,肉质脆密,含糖量高(高于外地苹果2%~3%),香甜可口,硬度适中,耐贮藏(在土窑洞中可存放至翌年4~5月)等优点而居全国同类苹果之冠,誉满四方,驰名中外。该县被列为全国苹果外销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年销量数亿公斤。   如今的洛川却早已凭借其色、香、味俱佳的苹果而美名远播,成为闻名遐迩的“苹果之乡”。这里不但是国家确定的优质无公害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出口示范县,还是全国优势农产品苹果产业化建设示范县和陕西省唯一的“一县一业”示范县。
  洛川苹果甲天下。洛川苹果集中产在渭北黄土高原,以洛川为中心的延安、铜川、淳化、礼泉、白水诸县市一带。果园分布,绵延千里。
  洛川苹果优良品种多达47种,其中尤以红星、红元帅、红冠、红富士、国光、秦冠、黄元帅等最优。在省和国家组织的历届苹果评比中,洛川苹果质量均名列前茅。1974年,在全国苹果品种鉴定会议上,其总分高于美国蛇果而蜚声海内外。1978年,陕西省标准审定及新品种鉴评会议上,洛川红星、红冠总分名列第一、第二,所有参评指标均达优质。1985年,洛川元帅、国光苹果被评为省优质农产品。1991年,又荣获国家科委“七五”星火博展会银质奖。1994年,在中国首届杨陵农产品博览会上,洛川红富士等3个品种荣获后稷金像奖。1995年10月,在中国第二届农产品博览会上,洛川苹果一举夺冠、获13金7银1铜奖而震惊海内外。由于洛川苹果质优,久负盛名,畅销全国24个省市,外销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和港、澳地区。市场竞争力较强。已成为陕西对外贸易的拳头产品之一。
  

2起源与发展

在沟壑纵横、丘陵起伏的黄土高原,勤劳勇敢的炎黄子孙,造化神秀,建设文明,谱写着悠久的苹果栽培历史。图片苹果原产中亚细亚和西北等地。近年在新疆还发现了成片的原始野生苹果林。约在汉代传入陕西。直至洛川会议召开10年后的1947年,在与会议所在地冯家村仅一村之隔的阿寺村,一个名叫李新安的青年才用3头毛驴为洛川人驮回了实实在在的希望。这年农历二月,李新安从河南灵宝为洛川引植了200株苹果苗。从此,这种植物在洛川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到1960年全县仅有苹果面积2600亩,70年代出现大发展的局面,全县达到4.1万亩。1986年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优质苹果基地,全县发展到12万亩。90年代中期,全县达到25万亩,人均1亩多,全县年产苹果1亿公斤以上,在历经60余年的艰难曲折后,终于发展至目前的50万亩规模。洛川农业人口仅有16万,农民人均拥有果园面积达3.1亩,居全国之首,已成为洛川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每当金秋季节,那一眼望不尽的漫山遍野苹果园、苹果林,树干深灰,枝叶殷红,果实累累,点点丹红之色,宛如使你走进一个红彤彤,光灿灿的神奇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色红肉细、风味香郁的“四红”;有黄中并红、柔脆而香的黄元帅;又有青翠可爱、脆甜多汁的青香蕉和“印度”;还有致密耐贮、酸甜可口的大、小国光,等等……,真是各有千秋,佳品流芳。难怪洛川人称赞它是发家致富的“摇钱树”;其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之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之能,更堪称为“沟壑巨人”、“丘陵卫士”和黄土高原的“天然医生。

3效用和价值

        作为陕西的著名特产,洛川苹果营养丰富,价值较高。它含水分85%左右,糖16.2%,苹果酸0.38%~0.图片63%,还含有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些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除生食外,还可熟食、腌制、干制、烤制,以及加工成罐头、蜜饯、果酱、果糕、果脯、果汁、果酒、果醋等佳品,供人们享用。
  苹果作为药用,中医认为它性平,味甘,具有补血益气,止渴生津和开胃健脾之功,对消化不良,食欲欠佳,胃部饱闷,气壅不通者,生吃或挤汁服之,可消食顺气,增加食欲。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苹果能防止胆固醇升高、减少血糖含量和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还可以减轻环境污染造成的慢性中毒。现代医学研究还表明,苹果有止泻、通便的作用。治疗单纯性轻度腹泻时,只吃苹果,不需用药,亦有疗效。因苹果所含有机酸能刺激肠道,纤维素可促进肠蠕动,故能通大便,治疗便秘。它还具有补脑和安眠养神的功用。而且还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C1,对癌症有积极的抑制作用。苹果还有恢复疲劳,维护皮肤健美等作用。所以,古今中外总是称誉苹果是“保健之友”。

  苹果还被称为“智慧果”。苹果中所含溶解性的磷和铁,易于消化和吸收,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十分有益。据美国《华侨日报》报道:“儿童多吃苹果,有利于增强记忆力”。科学家发现,苹果不但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脂肪、糖类等构成大脑所必须的营养成分,而且含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的细纤维和能增进儿童记忆力的锌。据科学家实验表明,只要食物中的锌减少,幼儿的记忆力与学习能力就会受到严重损害,这种损害可持续到成年。苹果不仅对儿童有益,对老年人更是食疗佳晶。每天食用3个苹果,对增进人体健康大有益处。

4苹果优质产区

  洛川苹果的质量,为什么能在全国夺魁?苹果喜欢气候凉爽干燥、土壤深厚、排水良好、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的环境。生长的适宜条件是,年均气温7~15℃之间,生育期间的4~9月,日照1100小时以上,年降水量500~800毫米,海拔1000米左右。
  陕西洛川属渭北黄土高原沟壑丘陵区,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9.2℃,年均日照2552小时,辐射总量达123.6千卡/平方厘米,4~9月日照1373小时,年均降水量622毫米,海拔1100米左右,光照紫外线强烈,旺长着色期的6~9月,日照率达56%,是日照高值区,有利于苹果的光合物质积累和运转,对苹果栽培具有优势。洛川无霜期180天,冬少严寒,夏无酷热,4~10月,历年平均气温在16.3℃,6~8月20.9℃。全生育期昼夜温差最高月12.6℃,最低月9.5℃。有效生育期的4~10月,平均10.7℃,有利于苹果栽培和糖分的积累。苹果生育期的4~9月,约需降水540毫米。洛川4~9月降水为507.1毫米。不足之处是年内降水分布不均,多集中在7、8、9月,但由于黄土蓄水性好,不均性降水,可通过土壤容蓄调节使用,形成苹果栽培优势的供水条件。洛川属土层深厚的黄土高原,黄土层厚达80~220米,质地中壤,通透性强,水肥供需协调,含有机质1%左右。土壤属中性偏碱,为苹果栽培的优良土壤。因此,早在60年代,科学家们就确认渭北沟壑丘陵区是陕西苹果地理气候资源带。80年代,在全国苹果气候区划中,洛川被列为我国著名的黄土高原优质高产区,为我国少有的苹果优生气候区之一,是我国发展优质苹果的理想地区;日照充足,紫外线强烈,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低,病虫害少,因而果实着色鲜艳,含糖量高,香味浓厚,品质优良,耐贮运,具有特殊的商品价值和经济价值。这就是洛川苹果优质高产的重要原因。

5我国苹果栽培历史

  苹果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了。相传夏禹所吃的“紫奈”,就是红苹果,可见中国有苹果已经很久远了。记载最早的是汉代,魏晋时已有栽培。晋朝郭义恭著《广志》中说:“西方例多柰,家家收切曝干为脯,数十百斛为蓄积,谓之频婆粮”。当时已知“正月二月中,翻斧斑驳椎之,则饶子”。即类似现代的环状剥皮技术,来促使多结果。可见,晋代我国种植苹果的技术水平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了。宋人李调元的《南海百咏抄》,已有咏苹婆果诗云:“虞翻宅里起秋风,翠叶玲珑剪未工,错认如花枝上艳,不知荚子缀猩红。”迄至明代,不但有“夏熟”的“素萘,朱柰、绿柰”,而且“凉州有冬柰,冬熟,子带碧色”(李时珍《本草纲目》)。然而,我国古代栽培的柰和林檎,虽“光洁可玩,香闻数步”,但“味甘松,未熟者食如棉絮,过熟又沙烂不堪食”(见《群芳谱》)。因此,自从19世纪中叶欧洲苹果入籍我国后,就被逐渐代替了。欧洲苹果的天生丽质,很快地显示出来。欧洲苹果先在山东烟台落户,19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山东青岛和辽宁南部,又相继引种,并开始进行经济栽培。欧洲苹果家族中享有盛名的当推祝光、金帅、元帅、红玉、香蕉和国光。

6现状

  “中国苹果的希望在陕西,陕西苹果的希望在洛川”。陕西全省的苹果面积和产量,目前已跃居全国第二,而人均占有苹果,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倍,名列全国榜首。洛川和渭北高原的气候、土壤和地理位置,与生产优质苹果的生态环境完全吻合,属全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已列为陕西和全国苹果生产基地。应力争在短期内把洛川和渭北高原建成世界级的优质苹果基地。

  2007年1月23日,省长袁纯情对洛川苹果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视察,依据洛川自然资源优势、产业发展现状、洛川苹果知名度和国际苹果产业发展的新要求,明确提出洛川苹果产业发展必须由苹果产业大县向苹果产业强县、由产业化向工业化转变,要把洛川建成世界优生区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国家级苹果科研基地、全国性苹果营销基地和加工基地。一年多来,我们紧紧围绕“争创一个品牌,实施两个转变,实现三个领先,建设四大基地”的战略思路,团结一致,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苹果“四大基地”建设实现了良好起步。一是抓好规划编制。我们借助延安干部学院这一平台,与农业部规划设计院共同完成了《洛川苹果产业发展规划》,并于2007年9月21日在北京顺利通过院士专家评审。为了适应苹果产业发展新形势和建设现代果业的新要求,县委、县政府经过广泛调研论证,年初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苹果产业的决定》。《规划》的编制完成和《决定》的出台,使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苹果产业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得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二是抓板块示范。按照“板块推进、重点突破、示范带动、整体提高”的工作思路,确定了永乡、旧县、黄章三个乡镇为板块示范乡镇,今年主要抓好了200亩日本栽培模式的现代化苹果生产示范园,重点在果园挖改、机械化作业、病虫害物理防治、有机肥投入和品牌营销上实现突破,为全县生产基地的优化升级树立了样板。今年还将启动建设2000亩的日本栽培模式的现代苹果试验示范基地,利用3-5年时间,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完成10万亩省级标准化板块推进示范区。三是抓品牌营销。发展现代苹果产业,做大在规模,做强在品牌。按照争创一个品牌、联结一个企业(合作社)、开拓一方市场、带动一片基地“四个一”的要求,积极实施“一品一村”推进“一县一品”工程。选派百名干部驻企入社联村,帮助企业和合作社争品牌、创市场、搞营销。四是抓重点突破。我们规划在包茂高速公路洛川出口处建设中国·洛川现代苹果产业园区,把园区作为“四大基地”的龙头,力求在产业化向工业化转变上实现突破。

  洛川苹果从1947年至今已有苹果面积50.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1%,到2003年底苹果总产量达30万吨,总收入4.3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1800元。计划到2005年,农业人口人均苹果面积3.1亩,年产量达到45万吨,苹果产业收入7亿元,人均苹果收入3000元,占农民收入的80%。
  目前已建成各类果品贮藏库3000余座,储藏能力13万吨,其中气调库1座,冷库120座,储量6万吨;果库群280座,土库2342座,储量7万余吨。果汁生产厂2个,鲜果加工转化能力15万吨;果袋生产厂4个,年产量5亿只;果网生产厂7个,年产量5亿只。从事苹果经销的企业和大户320多个,中介经纪人达2000多人,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设立直销点50多个,在8个周边口岸建有贸易窗口.近几年来,210国道洛川段已自发形成以鲜果批发零售为主的300余户销售长廊 。销售季节有近千名客商云集洛川,200多辆货运车辆在营运洛川苹果。苹果的包装、物资、货运、劳务、信息中心等市场和服务设施健全,销售软环境宽松有序。

       洛川苹果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将出口,三分之一入库储存后仍为出口,且主要出口到欧美地区国家。
  先后有联合国粮农组织副主席福斯特尔博士(美国)、日本乔化富士栽培专家菅井宫、富士矮化栽培专家永井康弘、野村敏男等,意大利、荷兰、法国、德国等国家的专家前来洛川考察。国家果树研究所薛士钊、汪景彦、张桂岩等46名专家前来考察传授技术。2002年我县被国家科技部正式列为无公害苹果生产示范县,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我县合作划定的10万亩生产基地正在建设之中。2003年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优势农产品(苹果)产业示范县.
  “如果说,洛川会议让洛川名垂青史的话,那么,苹果则让洛川享誉世界。”洛川县果业局局长王建锋说。据他介绍,洛川目前已经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的苹果生产基地达32万亩,其中出口示范基地5万亩,出口注册果园1.5万亩。洛川苹果荣获国家及部优、省优奖项160多项,先后取得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女排、人民大会堂专供苹果等13项重大品牌或冠名权,成功申报了洛川苹果证明商标,形成了覆盖全国28个省市,出口东南亚、欧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网络。图片

  苹果成为洛川人的“致富果”、“幸福果”。走在洛川农村,一排排整齐美观、富有浓郁当地民居特色的新房随处可见;一辆辆由农民朋友驾驶的电动摩托甚至各型小轿车穿梭往来于乡间道路上。据统计,2008年,洛川苹果总产量60万吨,总收入14亿元,农民人均苹果纯收入4228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5%。“洛川90%以上的农户拥有摩托车,一个总人口20万的小县,仅私人购买的小汽车就3000多台。”

       全县从事苹果营销的企业40家,经销大户269家,果农协会188个。全县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共配置选果生产线28条,每小时选果能力达150吨。2008年,洛川县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7.6亿元,其中苹果总产量60万吨,出口总量8万吨,总产值达到14亿元; 

  “2007年以来,我们进一步确立了由苹果产业大县向苹果产业强县转变、由苹果产业化向苹果工业化转变的思路,努力把洛川建设成为世界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国家级苹果科研基地、苹果关联产业基地和苹果营销物流基地。今年,我们又把苹果产业与生猪养殖结合起来,全力推进农业生态循环经济发展,建设富裕和谐新洛川。”洛川县委书记高武斌谈及洛川的未来充满信心:“2012年,预计全县生猪出栏将达到100万头,苹果产业效益将大幅度提高,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

 

下一篇:总书记到延安
收缩
  • 电话咨询

  • 15891111999